发布日期:2025-04-13 16:37 点击次数:168
嘿,书友们集合啦!这本都市小说,简直是我的深夜兴奋剂,一口气读完,直呼过瘾!它不走寻常路,用日常琐碎编织出惊天逆袭,主角的每一步都踩在我心巴上,爽点密集到让人拍案叫绝!错过它,就像是错过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冒险,真心推荐,不看绝对会后悔到拍大腿的那种!快来一起沉醉,咱们评论区见,聊聊那些让人欲罢不能的情节吧!
《我看谁不喜欢做导演》 作者:不帅拿砖盖
第一章毕业了
六月是京城夏季的开始,今天的京城,阳光是那么的明媚,天空是那么的湛蓝,阳光穿透下云层,照耀这广袤的大地。
六月二十五号的京城电影学院,是毕业的日子,96级的老生们,在今天就迎来了他们最后的校园时光,足球场上簇拥着几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穿着学士服,都在准备着拍毕业照。
有表演系,摄影系,文学系,导演系等等。或按班级为单位,或朋友之间成群结对,欢快中似乎透露出些许的忧伤。
“大家看镜头,跟我一起喊,茄子!”
在导演系的队伍中,站在最后一排中间位置的王成,满面春风,跟着大家喊出了口号,整齐划一。
“茄子!”
毕业了!
王成在心里感叹了一下,内心还是非常的激动,这是他第二次毕业了,上一次和这一次,好像没什么不同,只不过是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
是的,王成重生了。
从2023年的冬天回到了1996年的秋天,重生到京城电影学院报道的那一天,一个和自己同名同姓导演系大一新生身上。
在王成看来,这就像是得到火云洞里三皇五帝的眷顾,毕竟重生这种事,对于一个新华夏的人来说,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前世的王成,2010年大学毕业之后,由于所学专业不够专业,毕业即失业。索性大学四年,王成唯一的爱好就是窝在寝室看电影。
四年间,王成看了两三千部电影,再加上自己偏文科的专业,机缘巧合之下,走上了职业影评人的道路。恰逢2010年后,国内电影市场蓬勃发展,再加上移动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王成还是吃到了一波时代的红利,但后来发生的一些不可抗力,影视行业也迎来了大寒冬,作为职业影评人的王成,也跟着行业发展,进入了寒冬期。
到了2023年,影视行业也在逐渐回暖,彼时的王成,刚给11月25号上映,由黄渤,周训主演的电影《涉过愤怒的海》写一篇价值5000块的影评,并在自己的各个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完,就倒头大睡。一觉醒来,莫名其妙就重生到1996年这个王成的身上。
刚重生回来的王成,还是对这个年代感觉到非常的陌生,但是又非常的向往。
虽然上一世的自己是1990年出生,但几岁的小孩,还在农村跟着邻居们种地呢,是的,王成上一世是一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所以对于重生,少了很多心理压力。
既来之则安之,回忆着原身的记忆,父母是西南人,属于西南第一批下岗工人,但也是第一批个体户,之后更是在老家县城开了个小厂,专门生产猪饲料,在当地也是小富之家,非常幸福美满。这样的家庭,是王成上辈子最奢望的东西。再加上原身考上的京影导演专业,非常符合自己的兴趣。
想通了的王成,也是很快适应的这个时代和家庭,之后的王成,让自己沉淀下来,不断融入这个时代,也不断回忆着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会发生的各个大事件,生怕自己忘记。
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香江回归华夏到2008年的奥运会,最后到自己重生时刚看的电影,从中筛选了对自己将来有利的事件,在心里打上标记,时不时的回忆,加深自己的记忆,以免忘记。当然,刚重生过来的王成,也深知自己对于导演这个职业的了解非常浅薄,这个年代,还是不后世栓条狗坐在摄影机前就能当导演的年代。
于是,接下来的大学四年,王成都非常认真的在学校学习,除了1997年去了趟香江,1998年时去了趟欧洲之外,都呆在学校里,当然,优异的表现也让王成在京影校园里成为了一个风云的人物,在学生间有着良好的社交关系,在老师的眼里,王成同样是让人竖起大拇指的存在,特别是谢小金老师,对其特别看好。
就在王成回忆自己这四年生活的时候,同学兼舍友的蒋正刚打断了他的思绪。
“成儿,毕业之后你什么打算啊?”
听到蒋正刚的话,前面的王佳俊和莱赫转过头来,对于自己这个大学四年的风云人物舍友,还是非常的好奇的。兄弟四人一个寝室相处四年,彼此之间还是有着不错的友谊的。宿舍四人,除了舍长蒋正刚,现在基本都没有安排,或进单位,或跟组做导演助理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比较容易的。倒是之前王成闲聊的时候提过他在做一个剧本。所以大家都在等宿舍这个才子的剧本,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在这个年代,京影毕业的学生还是非常值钱的,京影出导演,绝不是浪得虚名的,张一谋,田撞撞,诗人陈这些78级的大神们,均出自北电。在京城,一直有京影出导演,中戏出演员的说法。
作为京影导演系毕业的学生,其实是不差工作机会的,虽然当前大环境下,每年的电影数量相较于2010年后少了很多。但是,作为京影的高材生们,混一个剧组的导演助理啥的,问题不大。
“之前不是给你们听过我在写一个剧本吗,现在剧本差不多完成了,准备把它拍出来,说真的,我想邀请你们来做我的副导演。”
“大佬,牛逼啊,一毕业就做导演,正不愧是咱们的风云人物啊!”听到王成的回答,三人先是一惊,然后都露出一脸笑容。
“那以后就承谋大佬照顾了。”作为寝室的大哥,蒋正刚率先表态到。
“不过这次我去不了你的剧组了,你知道的,我考上了老家的戏剧中心,刚开始还不好打申请。不过赫儿和佳俊没啥问题。”
“既然你真打算拍戏了,说什么都要支持兄弟,我那个剧组不去了。”
“我也是,在你这里我还能做个副导演呢,去他妈的导演助理。”听到蒋正刚的回答,王佳俊和莱赫二人不做考虑,也回答道。
看到三个舍友的样子,在听到他们的回答,王成心里一暖。
“那就这么说定了,佳俊和赫儿来帮我,大哥你呢在老家要步步高升,以后做蒋书记了,才要顾着这几兄弟。”
“那好,咱们就说定了,我之前已经和谢小金老师说过我在做剧本,等过了今天,我去拜访谢老师,看能不能通过老师那边介绍,和中影合作,确保咱们拍出来能够上映。”
“投资呢,这块也是找中影吗?”听到王成的话,莱赫问到投资的事情,毕竟一部电影,没有资金就谈不上拍摄,更别说其他的了。
“我这部电影场景并不复杂,除了开头需要做一个特效之外,花不了多少钱,大概需要80万,虽然我都能拿出来,但是我并不打算这么做。”
三人听了王成的话,也相信他能拿出这些资金,也知道他的打算,就没有再多说话,投入到毕业照拍摄中。
第二章剧本
离别是短暂的,未来是无限的,1996级的京影毕业生们,在欢声和哭声中,迈向各自的未来。
第二天是周三,昨晚的毕业聚会还是在一片哭声中结束的。倒是王成,好像感悟是第二次经历大学的分离,所以并没有喝多,也没那么伤感,也许是自己心理年龄比大家大的多,所以也接受得更快吧。第二天一大早起来,王成带上已经写好的剧本,来到谢小金的办公室。
“老师,这是我之前给您提过的剧本,已经写完了,想请您过目一下,给我提些意见。”对于自己这个老师,王成还是非常佩服的。
而对于王成的到来,谢小金也并不惊讶,对自己这个得意门生,谢小金真的非常满意,毕竟这个学生在大学四年的表现,确实优异。
“给我吧,等我就先看看。”
剧本递给谢小金后,王成也不讲客气的坐在了老师的对面,安静的等待着。
谢小金接过剧本,映入眼帘的封面并不复杂,白纸面上竖版写着《彗星来的那一夜》——王成。
是的,对于自己的第一部电影,王成深思熟虑之后,选择了这部2013年上映的电影,虽然这部电影上映票房并不高,只有不到7万美元,但是电影口碑,却非常炸裂,后世某瓣评分高达8.6分。
其实为什么选择这一部电影,王成也是做过很多的对比和思考之后才下的决定。目前这个时间节点,此时国内的电影环境并不好,正是处于变革时期,目前国内的大荧幕数量稀少,只有不到3000块,到2009年,才到5000块左右,直到2010年往后,国内大荧幕数量才呈现爆发式增长,2016年成为世界第一。
所以,这个时间,想要在国内拍电影赚钱是非常的困难。《彗星来的那一夜》这部电影,是一部烧脑的低成本科幻电影,科幻两个字,在目前的国内,一定是能够引发很多争议的,有争议就有噱头,再加上电影中的各项设定,量子力学,平行时空,不同时空之间的“我”之间的碰撞,以及整部电影的悬疑烧脑,是一部艺术兼商业的佳片,有比较大的可能性在这个时代引起一定的热议,具备很大成功的可能性。
而且,在此时,商业片的概念还在萌芽状态,目前国内拍商业片的导演只有冯裤子一人,还得等到2002年张一谋的大片——《英雄》上映,才算是正式开启国内的商业电影时代。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这部电影拍好之后可以送去参加国外电影节,如果能到奖,那卖片赚刀乐一定非常可观。
视线拉回到谢小金的身上,此时的谢小金已经深深陷入了剧本中去,从他的表情上,能看到平静到震惊的变化……
八个人,一个夜晚,先抛出谜团,在一步步解答谜团,情节环环相扣,人性的复杂在这一夜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个多小时后,谢教授看完了剧本的最后一页,合上剧本,右手扶了一下眼镜,深吸了一口气。好奇的看了看王成,随即展开笑颜的说道
“剧本非常不错,设定新颖,情节烧脑,主角与配角人设均立得很好,混乱的时空下剧情并不混乱,而且人性的特点也揭露得理所应当,是一个难得的成熟剧本,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在确定要拍《彗星来的那一夜》时,王成就对本土化剧本下了非常大的心思,听到老师的夸赞,心里也更有信心。但是也对对谢小金询问道:
“那老师,您看剧本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
“没有,剧本很完善了,照着拍下来,成果定是喜人的。你说说,接下来我能帮你做什么?”
对于这样优秀的学生,谢小金也是非常自豪且直接的表达到,心里也想帮助这个学生,一定要把这部优秀的电影拍出来,让大家看到,这就是我谢小金的学生。
“老师,我想请您帮我约一下中影的韩总,把剧本递给韩总,看能不能请中影来发行这部电影。”对于老师的直接,王成也毫不客气的向老师请求道。
“可以,我会给你约韩总的时间,具体的你和他谈吧,好了,你先回去准备吧,约好时间我给你说。”
“麻烦您了,那我就不打扰您了。”随即王成也起身道别并感谢道。
随着王成离开办公室,谢小金的笑意更浓了,哪怕是京影,要出一位优秀的导演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毕竟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作为京影导演系主任兼老师,当学院出现好苗子的时候,不给予莫大支持,那还是京影吗?
谢小金沉思了一会儿,好像是在脑海里构思一下和中影韩总的沟通思路,就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拨通了中影副董事长办公室的电话。
98年底的时候,王成在学校附近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有一百二十多平。虽然买了房子,但是王成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住在寝室,他很享受住寝室的感觉。不过此时已经毕业了,不能再住学校了。刚到家,王成就打电话约了舍友三人,晚上到家里吃饭,商量电影的事情。
晚上七点的时候,很久不做饭的王成,准备了一锅涮羊肉,四人围坐在一起,虽然是夏季,但还是吃的津津有味。
吃完饭,大家坐在客厅里,人手一杯铁观音。
“今天我给谢小金老师看了剧本了,他很看好这个剧本,也答应帮我约中影的韩总。接下来我需要大家帮我一起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说到这里,王成把准备好的剧本分到三人的手里。继续说这接下来的安排。
“拍摄设备和特效制作,到时候和中影谈好合作之后我给那边提,现在需要大家熟悉剧本,帮我找到合适的演员,和需要的场地。咱们分头行动,刚哥还没去报道,你和赫儿负责男女主角和女二号之外的配角选角,这三人我来确定,到时候直接让中影发邀请。佳俊负责场地。等我和中影谈好,我们就马上开拍。”
也不怪王成这么着急,十月初就到了锡切斯国际奇幻电影节开始的日子,还要剪辑和报名参加,时间太紧了。
昨晚上的铁观音确实够浓,一杯茶下肚,王成直到半夜三点多才睡着。
随着一声蜂鸣似的诺基亚专属铃声响起,王成迷迷糊糊的拿起自己今年刚买的砸核桃专用里——诺基亚3310,据说这款手机销量达1.36亿部。睡眼朦胧中,王成看到手机上的来电显示,是谢老师时,瞬间清醒过来,按下了接听按钮。
“老师早上好!”
“早上好,现在都大中午了。小伙子年轻,也要注意早睡早起啊!”
电话那头的谢小金,听到王成的问好,忍不住想到这个学生昨晚肯定熬夜打磨自己的剧本了。于是关心的嘱咐到。
其实王成就是因为喝了浓茶,单纯的睡不着而已。
“好的老师,我会注意!”对于老师的关心,王成心里也是一暖。随后问道:
“老师,是中影那边有回复了吗?”
“就知道你小子着急,韩总那边我打电话过去说了,给你约了下午三点,你直接到韩总办公室谈吧!”
听到王老师的回答,王成也是一阵激动,没想到老师的办事效率就是快,这才一天,就搞定了。
“谢谢老师,那我起床先准备了。我一定不会辜负老师的厚望。”
“你小子,看好你,加油!”听到王成的话,谢小金也不禁一笑,对王成鼓励到。
和谢小金挂断了电话,王成放下电话,把背轻轻靠在床头柜上,思索着,捋一下将要去拜访中影韩山坪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想来想去,对于自己这个京影刚毕业的学生,看在学校和谢小金的面子上,应该会给予支持,毕竟那个人是韩山坪,出了名的愿意扶持新人,比如后来的宁昊等人。
想通了之后,王成索性也起了床,洗漱一下,准备煮一碗家乡的燃面吃。吃完早中饭的王成,收拾一下,带上电影剧本和自己画的分镜头剧本,往中影走去。
第三章韩山坪
中影集团,是在去年由原中影股份,京影厂,儿影厂等8家单位组成,也是目前华夏大陆唯一拥有国外影片进口权的公司,也是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院线之一,中影院线。
2000年,国内所有的电影拍摄,都必须挂靠在国营厂下面,不允许私人或者私企拍片。而中影,更是国内电影绕不开的一环。
在2000年,未来的巨头博那去年才成立,虽然拿到了第一块民营发行牌照,但实力还处于创业阶段,得等到明年才开始在发行领域发光发热。巨头光现三月份才刚刚成立,华艺目前还在处理姜闻的《鬼子来了》被禁的事宜。在这个时间,和中影合作,是最优质的选择。
下午两点四十五,王成提前十五分钟来到中影,在前台的带领下,王成来到韩山坪的办公室门口,并把王成安排给了韩总秘书,秘书显然被提前打过招呼,知道韩总今天下午三点会见这个年轻人,随后敲门进入韩总的办公室。
对于这位华夏影视行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的人,王成还是非常佩服的。
韩山坪,业内亲切的称其为“座山雕”,国内影视圈最有权势的男人之一,为华夏影视行业立下了泼天的功劳,不管是推进商业电影的市场环境,还是对国内年轻导演的扶持,都是不遗余力的,之前提到的华娱小说黄金配角宁昊,就是其中特别典范。
对于王成这个年轻人,韩山坪还是非常感兴趣的。今天早上接到京影谢主任的电话时,在电话里听到谢主任对其这个学生和他写的剧本的推崇之言,也是起了爱才之心,想亲自见一下这个年轻人,考校考校,虽然了解谢小金那个人一般不会吹牛,但还是想要满足一下自己心里的好奇。毕竟在这个时候,一年上映的片子本就不多,花一点小钱,能培养一个拍商业片的导演,绝对是值得的。更何况还是京影本科毕业的高材生。
在听到秘书说王成已经到了时,韩山坪放下手上的报纸。抬头对秘书说到:“请他进来吧。”
王成在秘书的示意下进入了韩山坪的办公室,古色古香的办公室里干净整洁,右边是韩山坪平时办公的地方,桌子上面摆放着刚翻看过的报纸和座机。桌子后面的墙上,挂着中影的标志画。
看到王成进来,韩山坪起身对王成说到:“真是年少有为啊,不介意我叫你小王吧?”
听到韩山坪的话,王成也是一笑,和韩山坪半开玩笑的说到:“当然不建议,您能叫我小王,没有后面的吧就更好了”
韩山坪没想那么多,听到王成的话,也是笑着说到:“真不愧是谢主任的得意弟子,像你这个年纪的人,很少有人会和我开玩笑。”此时在韩山坪心里,想着只要剧本不是太差,都给这个小伙一个机会。
“韩总过奖了,我也是仗着自己年少无知,在您面前才敢来个初生牛犊不怕虎!”听到韩山坪的恭维,王成也恭维回去。
“坐,谢主任和我简单说了你的情况和诉求,剧本带来了吧,给我,让我先拜读一下咱们这个京影才子的大作。”两人一阵玩笑之后,韩山坪反而对王成的好感越来越浓,开门见山的直接提出先看剧本。
王成也不敢怠慢,随即从包里抽出早已准备好的剧本和分镜头剧本,起身递到韩山坪的手里。
在韩山坪读剧本的时候,秘书走了拿着茶壶走了进来,给韩总和王成一人到了一杯。
看到韩山坪读着自己的剧本,神情和谢小金如出一辙。但是王成的心也是提上了嗓子眼,希望韩总能像谢小金那样,看好这个剧本。
时间如流水,很快就过了一个多小时,韩山坪对《彗星来的那一夜》剧本读的那叫一个认真,差不多是逐字逐句。正式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让韩山坪也是深深的陷入了故事中去。
“你这剧本不错,设定新颖,量子力学,平行时空,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软科幻佳作。中影投了,说吧,需要多少钱?”看完剧本,韩山坪很爽快的说到。同时心里也想着,这样的优秀剧本,中影要是错过了,绝对会后悔。
韩总,剧本我初步做了一个预算,这是我做的预算表,请您过目。”王成说着的同时,也是把投资预算表从包里拿出来递给韩山坪。
“我初步计算下来,这部电影需要80万左右的投资,我目前搞定了40万,还差40万的额度。”
“剩下的40万中影投了,电影发行交给中影来做,拍摄挂在京影厂下面,我会打好招呼。我就不送你了,具体的事宜你和制片部的小张去说吧!”随后韩山坪招呼秘书,把王成领到制片部张羽那里,对接具体的事宜。
在中影呆到了晚上十点,有大佬发话的前提下,事情总是开展的非常流畅。韩山坪亲自担任制片人,制片部主任张羽负责具体实施。王成也是把设备和场地,以及演员的情况反馈给到张羽主任,中影这边也表示没任何问题。中影对
在中影忙完之后,王成回到家也是倒头就睡,今天一整天的忙碌,确实是有一些累了。
第二天一早起来,就电话开始拿起电话联系人。
第一个播出去的电话,手机显示屏上的名字是曾离,就是那个中戏200年一遇的美女,也是中戏公认的校花。
要说到王成和曾黎是如何认识的,拿说来也是极具戏剧性的。大三期间,有一次王成心血来潮,和同校的几个男生一起去中戏看美女,这群人中就有王成的三个舍友和表演系的陈昆,黄小民等人。然后众人到中戏后几个老手联合整蛊王成,玩石头剪刀布去约见到的第一个美女,于是王成就输了,还输的很彻底。好巧不巧,几人到中戏门口,见到的第一个美女就是曾黎。于是在众人的推攘下,王成厚着脸皮上去了。
其实王成最喜欢的还是中戏的胡婧,还记得重生前看过胡婧的演的《人民的名义》,在里面扮演的高小琴时的长相,是多么符合王成对老婆的妄想。上一世的自己,虽然不差,但是也还够不到胡婧的圈子,同时年龄相差也比较大,所以只能是妄想。反到是这一世有了机会,但是好像缘分不由人,刚开始重生来的时候,王成一门心思的在融入这个年代,所以没考虑情情爱爱的事情,大三想找女朋友时,也是跟着陈昆几人来中戏看美女的原因。好巧不巧,因为第一个搭讪的女孩是曾黎,本身胡婧和曾黎又是好朋友,所以后来的胡婧,就是不怎么相信王成喜欢的是自己。
追了一段时间无果之后,王成也放弃了,女人哪有学习重要。也因为这些事,王成和曾黎,胡婧也成为了朋友,同时王成也认识了中戏96明星班的大部分同学,平时也多有相处。
曾黎电话接通:“小成,啥事啊,想姐姐了?”
“离姐,确实是想你了,不过也有事情要找你,我写了一个剧本,准备拍出来,找你演女主角。这是长片电影哦,会上院线的”听到曾黎的玩笑,王成也是哑然一笑,曾黎开自己的玩笑,已经习以为常,对待熟悉的人,曾黎总会放的很开。
“诶哟,咱们小成一毕业就拍院线电影,好了不起哦,姐姐心动了。”
听到曾黎的玩笑话,王成也是一阵心悸,随后也跟着一起玩笑到“离姐,来嘛,等开拍了来我房间,本导演给你讲剧本。”王成的最后一句话咬得特别重。
“诶哟,刚开始就想潜规则女演员了,渣男!”对于王成的玩笑,曾黎也是瞬间明白过来。
不过两人之间的玩笑也不是第一次了
对于正事,曾黎也是先转变过来,正经问了王成故事的大概,也没要求看剧本,就答应下来,佛系的曾黎,对朋友还是非常不错的。
男主王成的直接在心里订了陈昆,这个时候的陈昆,演技已经很不错了,毕竟这个时代的学生,并不像后世,基本功几乎都很扎实。而陈昆,本身就是属于老天爷赏饭吃那一类的人,扛下《彗星来的那一夜》这部电影的男主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刚拍完《像雾像雨又像风》的陈昆,目前正准备休息,沉淀自己的演技。想到这里,王成心里想到“作为兄弟,没道理不来支持自己,更何况在我的调教下,昆儿的演技还需要什么沉淀。”
然后王成直接一条短信发过去:我的第一部电影,你来演男主,后天到中影签合同,读剧本。
在家吃早饭的陈昆,看到手机上的短信,面露疑惑,但也没多想,回了一个ok,就继续享受自己的早饭。在陈昆的心里,好兄弟的第一部戏,一定要支持,虽然还未看过剧本,但是对兄弟的才华,自己还是佩服的。
女二号,男主的前女友,开始王成是想给胡婧来演的,不过这妮子现在的长相还不够惊艳,想来想去,想到了自己的另一个朋友,也是陈昆的同学颜丹诚,这个时候的颜丹诚,已经减肥成功,也是大家认可的京影校花了。一个京影校花和一个中戏校花演前任和现任,说不定以后还会成为电影热议的一个噱头。不过可能要等到移动互联网那个时代去了。
和王成想的一样,颜丹诚对出演王成的第一步电影也是非常乐意的,毕竟这个时候,能拍一部上院线的电影,对演员的吸引力真的很强。
确定好这三个演员以后,王成打电话给莱赫他们,询问其他配角的事宜,在得到肯给你答复和名单后,王成也是放下心来。自己的副导演选的演员也确实不错。
北电张松文,祖丰,海卿,中戏的秦耗和胡婧,没错,赫儿他们居然找了胡婧,胡婧也同意了
“这妮子怕是想给我一个惊喜哦。”看到胡婧的名字,王成还是挺惊奇的,不经想到这个可能性。毕竟作为朋友,这妮子确实古灵精怪的。不过希望她知道自己亲自邀请曾黎出演女主一事不要有想法。
第四章开拍
在电影做前期拍摄准备时,王成也没有闲着,除了准备剧本的审核材料给到中影那边递交之外,还花了一些钱找了个代办中介,注册了一家传媒公司——光影大陆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以此为主体投资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当然,以后光影大陆也将成为王成的基本盘。
其实对于自己的第一部电影,王成还是有足够的钱投资的,但是那样的话,拍出来可能最终只能成为一部地下电影,不能在国内上映,只能拿去参加电影节,卖海外版权了。虽然这是近几年很多导演,尤其是不知名文艺片导演的常规操作。
其实王成也是占了自己身份的便宜,这年头京影的毕业生还是非常值钱的,再加上自己大学期间不错的表现,学校和老师也愿意利用自己的关系给王成铺一下路,才最终能和中影达成合作。也正是因为能和中影合作,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上院线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对于王成这个刚毕业的学生,中影给到的合作细节确实很不错。
《彗星》本身就是一部低成本电影,中影那边也只投了40万,占据45%的投资份额和权益。是的,可能也是韩山坪很喜欢王成这个年轻人,第一次拍电影给予的支持工作也非常给力。
王成导演及编剧片酬给他开了4万块钱,这四万块钱绝对是高薪中的高薪了,在这个时候,城镇平均年薪都才1万块左右,农村收入更低。
不过王成的工资也是折算成5%的份额,好让全部的资金都用于拍摄,考虑的新手,胶片会有一定的浪费。
对于中影,王成心里还是非常满意的,一切的一切,就等到《彗星》的上映了。
电影的前期准备工作做的很快。
中影的制片人张羽安排了自己下面的一个同事具体操作剧组的准备工作。主要是配合莱赫还有王佳俊寻找合适的拍摄地点和准备道具。
《彗星》这部电影的卖点主要是在剧情上,所以场景也非常的单一,很快就找到合适的房子作为电影的核心场景。在王成的配合下,场景搭建的工作也开展的非常顺利。
半个月后,所有的前期工作都准备好了。剧本审核也被通知通过了。
王成的三室一厅房子里,王佳俊和莱赫也在,两人正王成沟通着《彗星》的各方面准备情况。听完两人的汇报,王成也是对两个舍友的工作很满意,虽然是第一次进组做副导演,但是也没丢了咱们京影导演系的脸,和中影的工作人员配合的惟妙惟肖。
“家俊,你和中影那边沟通一下,我们的开机时间定在后天。赫儿,你通知一下演员,明天下午在我家集合,我们搞一个剧本讨论会。”
“好,马上安排!”听了王成的安排,二人也是随手拿起电话就开始行动。
看着这两个舍友的行动力,王成也是一笑。随即思维跳跃到明天的剧本讨论会上。
其实自己要举行这个剧本讨论会,也是想帮助这群年轻演员能尽快吃透剧本,毕竟这个剧本确实烧脑,自己前世看了四五遍才摸透了电影的各个细节。
第二天,演员八人都来到了王成家,王成也是提前准备了一些食材,大家边做饭边讨论剧本。
或许是都是年轻人也都认识的原因,一下午的讨论都非常的和谐,演员们是不是的也会冒出自己对台词的理解和疑问,在王成的讲解之后,大家都更明白了剧本的内容。
2000年7月22日,宜理发,开业,出行,求财。《彗星》也在城东的一间别墅里开拍。
韩山坪没有过来,王成看着人群不禁感叹到。记得前世自己看的那些导演小说,不是主角拍的第一部电影韩山坪都会到现场助阵的吗,都是骗人的。
想到自己荒谬的想法,王成摇了摇头,40万的投资,还不至于让中影的名义二把手,实际***放太多的心思。不过制片主任张羽和自己的老师谢小金到是都过来了。
在一番准备后,《彗星》正式开拍。
王成坐在了监视器后面,看了看镜头里已经准备好的演员,深吸一口气,轻轻的咳嗽了一声,拿起话筒。
“《彗星》第一场第一镜,准备!”
听到王成的话,副导演王佳俊兼场记拿着场记板,在镜头前打了属于《彗星》的第一板,也是王成成为导演的第一板。
第一天的拍摄进行的非常顺利
导演,副导演。
摄像师,灯光,场记。
除了摄像师和灯光,几乎全是新手。但是大家的配合却非常的顺手。
整个剧组的工作人员,几乎全是京影的学生,年纪最大都才毕业一两年那种,大部分还是王成***的同学。
谢小金看着这群学生,也是越看越满意,特别是那个坐在监视器后面的男人,更是越看越顺眼。
《彗星》的拍摄其实并不难,几乎所有的场景都是在这间别墅里拍完。
在画分镜的时候,王成就已经对整个拍摄过程做了分解。再加上脑海中看过的原片,确保自己在拍摄的时侯能够顺心顺手。
王成也是越拍越顺手,监视器后面的自己,也越来越有一个导演的样子。
《彗星》的拍摄王成用的是16mm的胶卷,毕竟80万的投资,确实也用不起更好的胶卷了。此外《彗星》并不需要去追求超清的画质,主要是靠科幻的设定来增加噱头,靠悬疑的剧情来留住观众。
这年头的观众,其实和20年后的观众是不一样的。
现在的华夏可以说是互联网的起步阶段
此时大洋彼岸的鹰酱国正处于互联网泡沫爆发时期,纳斯达克3月10号到最高点5048以后,到现在都在往下跌。
虽然国内的三大门户网站虽然都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企鹅,千度,阿里都已经成立了。但是国内整体的互联网影视形式还有待探索。
此时国内的网民数量才刚刚突破1千万的大关。信息传递更多还是靠电视新闻和报纸等传统媒体。
国内的观影人群,在这个时候还是比较追求电影的艺术性的。
毕竟在这个艺术片大行其道的时间里,商业片还见不到影子。环境的熏陶下,此时的观众都是有追求的。
当时在选择这部影片的时候,王成也做了这方面的考虑。首先是科幻的设定,其实在国内之前就有拍过科幻片,最早可以追述到1939年上映,由第一代导演杨小中的执导的《六十年后上海滩》,这是国内的第一部科幻电影,只不过这个影片已经遗失。
之后到1963年上映的《小太阳》,1980年上映的《珊瑚岛上的死光》,还有西影厂制作,于1987年上映的《错位》等等,都是不错的科幻电影。
随着好莱坞的电影进入到国内,彼时的人们被好莱坞的特效震惊了眼球之后,国内的科幻电影才慢慢的被遗忘,直到现在成为科幻荒漠。
在王成选择拍摄《彗星》的时候,他就有考虑到,这部电影会有许多争议。特别是在现如今的大学生群体中。
现在的大学生,确实是电影市场最有力的一股观众群体。
有争议就容易制造热点,有了热点,影片就具备火的潜质。
《彗星》的拍摄,王成计划是半个月完成,比詹姆斯·沃德·布科特,也就是原版的导演的五天多了三倍,但是没办法,谁叫自己是第一次拍电影呢,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好好烦打磨打磨自己的拍摄技巧。
就在影片如火如荼的拍摄过程中。
难免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
(点击下方免费阅读)
关注小编,每天有推荐,量大不愁书荒,品质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让我们共享好书!